如何用最快速度存到100万,又不会降低生活品质?他靠3本存摺理财,提早财富自由的秘诀

有心存钱,就一定能存到钱?没这回事

为什麽有些人的家计会出现危机呢?这是因为没有遵守财富管理的基础规则。

如果你总以为「只要薪水增加,储蓄就跟着增加」或「只要我有心想存,就一定能存到钱」,那你千万要小心。因为不认真审视自己的支出习惯,对财务状况来说,不会有任何改变。毕竟,这可不是靠时间或有存钱念头就能解决的问题。

没办法存钱的家庭,基本上都有以下状况:收入(每个月几乎一样)-支出(没有确实掌握金额,想花就花)=无法存钱

举例来说,虽然不至於入不敷出,但几乎是月光族,常常花到一毛不剩;或是每个月寅吃卯粮,等着奖金用来弥补缺口。

此外,我非常不建议在自身财务状况还没有改善之前,就贸然投资。因为当你还不了解投资标的,且在资金不够充裕时,就勉强自己开始投资,便会因为急着想要快速获利,而小看投资,甚至因为失去财务的弹性,而遭遇到不可测的风险。

有意识的花钱,就能存钱

我先提供一个案例,让大家一起来思考看看:

某位38岁的男性,因为得知公司後辈的储蓄比自己高出许多後,特别跑来找我谘商,想改善自己的家计现况。

在获得我建议後,他第一步先写下固定的生活开支,掌握家计支出的初步轮廓;接着再要求自己於购物时,不用信用卡或数位支付,全部都用现金来结帐;想买东西时,先问自己:「真的需要这个吗?」

半年之後,他每个月都能从月收入27万日圆(约新台币7.3万元)中,存下约3万日圆(约新台币8.1千元),而奖金更是一毛都没动,直接存起来。

其实他所做的,就只是列下支出并有意识的花钱而已。他对於这个结果也非常惊讶,没想到有意识的花钱,就能开始存钱。

就算有类似的生活环境、差不多的收入水准,有些人在财务上总是会有余裕,而另一些人则完全相反,深究其原因,其实就只是用钱的意识与方法不同罢了。只要能改变自己,意识到自己花钱的方式,就不会再为钱所苦。

再举一个与我们切身相关的例子:一般人从40岁以後,会开始支付介护保险费(按:日本为了因应高龄化社会,於2000年开始实施的社会制度,凡年满40岁以上都需要加入介护保险。类似台湾的长照保险),也因此有许多人会开始关心自己的老後生活。

但是等40岁才惊觉自己应该要存钱,并开始学习掌握家计、控制支出,到最後真正能存到钱,其实需要花上好一段时间。既然摆脱家计上的赤字,是非常有成就感的,为什麽不提早开始改变,让变化提前发生呢?

从30岁後半段到40岁世代,正是我们人生中会发生许多重要事件的阶段,如有人结婚、有人生小孩;可能有人离婚或健康出现状况等;有些人正在工作上全力冲刺,也有人想转换工作跑道或独立创业等。

广义来说,这个生命阶段正是人们建立社会地位最重要的时期。因为在这个生命阶段,我们容易遭遇到人生重要的转折,所以我很希望大家能拥有正确的用钱观念。其实要学会这个观念并不难,只要从一些小地方着手,就一定能存到钱,开始对生活有信心,可以不用再为钱所苦。

所以从现在开始,让时间成为你的盟友,用三步骤做好准备,迎接40岁的到来。到时候是哭是笑,就取决於现在,也就是接下来你所要作的决定了。

准备三个帐户:日用、储蓄、理财

感受到储蓄的重要性後,我们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:「每个月应存多少钱?」

我建议以每个月实际收入的六分之一为基准。

假设某人月收入实领25万日圆(约新台币6.75万元),那麽,每个月存款金额则为4万日圆(约新台币1.1万元)。

这只是参考值而已,毕竟每个人的生活型态与人生阶段都不一样,例如30岁、与父母同住的单身族群,可以将存款目标调整到月收入的五分之一;已婚、有房贷、孩子等,开销较大的人,则可以将存款目标调整到月收入的十分之一。重点是视自己的实际状况来分配,并且确实存下自己设定的金额。

一般来说,我建议大家把钱分成日用与储蓄两大类,实际区分方式,则可以用不同的储金帐户来管理。

我通常会询问来谘商家计的个案,有关他们使用储金帐户的状况:单身者通常有一个在学生时代开户并使用至今的帐户,再来则是公司要求开立的薪转户,偶尔有一部分人曾因想存钱,而另外开立了新的储金帐户,最後却因为没有使用而不了了之。

以已婚者来说,单薪家庭通常有一个供另一方日常家用所需的储金帐户,如果是双薪家庭,可能会以共同帐户来管理日常生活开销,另外还可能会有一个用来存放教育基金的储金帐户。

但不管当初开户的目的是什麽,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:搞不清楚自己这些储金帐户的实际状况为何。与此相反,有另外一种极端的状况,则是只有薪转户。但不论是上述的哪一种人,都很难养成储蓄体质。

在第二年计画的第三个月,为了带领大家一步步打造出储蓄体质,我要请大家先准备好三个储金帐户,以依据使用目的,来分配与管理收入:

日用帐户:该帐户负责每个月的日常开销,包括红、白包等突然需要支出的费用。换句话说,这是生活费专用的帐户,最少要存放1.5个月生活费。

储蓄帐户:主要用来存钱。薪水一入帐,马上转1/6薪水到这本存摺,且至少要放6个月生活费。

我们每个月的实际收入,要有一定比例(如以六分之一为基准)拿来储蓄。所以每个月都要将自己所设定的金额存入该帐户。

这个帐户里面的钱,主要是作为紧急预备金使用,而一些为了特定目标所进行的储蓄,例如购车基金、孩子的教育费等,也都先放在这个帐户中。

理财帐户:这里面不要放现金,而是股票或基金。这里的资金主要用来投资,属於「不会影响生活」的剩余资金帐户。我建议读者可以开设一个证券帐户,让钱在这个帐户中稳定增值,也可以为老後资金做预备。

看到这里,或许有人会表示自己已有三个帐户。但几乎大部分的人,都是把日用帐户跟储蓄帐户混在一起,以至於误认为帐户里的余额,就是自己的储蓄总额。

但如果突然出现紧急支出时,很容易花掉原本预计用来储蓄的钱;再不然就是看到帐户上的数字,以为自己很有余裕,所以大手大脚的乱花钱,却忘记这个数字包括储蓄总额。

换句话说,只有确实区分帐户,才有可能培养出存钱体质。

最简单且妥善的方法,就是把现在的薪转户,当作日用帐户来使用。接着,找一间手续费较为低廉的网路银行,开设帐户以用来储蓄。而理财用的帐户,则可以直接用证券户来代替。

当然也可以把两种帐户整合在同一家银行,例如在薪转户底下,另外分出以日用及储蓄为目的的子帐户,这样一来,也能简单管理。

虽然以日本来说,大部分的实体银行都有规定:「个人仅能开立单一帐户」,但是部分的网路银行,如住信SBI网路银行、索尼银行等,则可以在同一家银行内,开设以「不同目的作为区别」的复数帐户。例如住信SBI网路银行,除了主帐户外,最多还能开立五个子帐户。

不论如何,第一步至少要有日用帐户及储蓄帐户。

(按:目前台湾部分银行也提供了实体及数位帐户并存的复数帐户服务,而部分银行也有主帐户可设置复数子帐户的服务,读者可自行依需求来选择。)

作者简介_横山光昭

家计再生顾问。MYFP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。

以个人独创的「家计改善系统」,协助个案找出家计盲点,澈底改善家计状况、解决财务危机,至今已拯救超过23,000个家庭的财务状况,在谘商个案中获得极高的评价,同时也是线上学习平台「理财规画顾问横山光昭的研究所」主要负责人。

经常受邀到各地演讲,并长年为各种媒体平台撰写文章。着作高达123本,累积总销量超过330万册(结算至2020年5月止),其中代表作《月薪两万二也要存到钱!90天10倍储金术超强实践宝典》与《写给初学者的3000日圆投资生活》,销量超过65万本。

撰文协力:佐口贤作

本文摘自大是文化《养成有钱体质:如何用最快速度存到100万,又不会降低生活品质?日本理财大师只靠三本存摺,提早财富自由!》

※ 本网站及作者所提供资讯仅供参考,投资人应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及投资结果。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