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 台人最爱手摇饮排行曝光 第一名是它!清心排第二 Coco没在榜上

气温逐渐转热,来一杯手摇饮既解渴又消暑,台湾号称手摇杯王国,到哪都可见人手一杯,且选项非常多元,不过在众多连锁饮料店中,你知道台湾人最爱喝的饮料店是哪一家吗?「」脸书粉专分享一份「2023台人最爱饮料店排行」,曝光台人最爱的饮料店前五名,以及各家销量第一饮品,以下就带大家一起来揭晓!看看你喜爱的饮料店有没有在榜上。

五十岚全台第一 麻古销售冠军饮品竟是金萱茶

2023台人最爱饮料店排行/截图自

第一名50岚,不愧是手摇界霸主,全台有600家据点,10个来50岚,有9个都点1号「四季春珍波椰」,冰块甜度调整为「无糖去冰」,有嚼感甜度也刚刚好,价格十分亲民,中杯30元,大杯40元,说它是国民饮料,根本不为过。

第二名清心福全,饮料界扛霸子「优多绿茶」,酸酸甜甜,清爽解腻,除此之外,清心的隐藏版饮料「珍珠蜂蜜鲜奶普洱」也是很多人的心头爱。

第三名可不可熟成红茶,主推红茶系列茶饮,最热销的商品就是其店名「熟成红茶」,其次是「胭脂红茶」,熟成红茶基底采用锡兰红茶,胭脂红茶则是使用果香茶,带有水蜜桃风味,让许多红茶控爱不释手。

第四名麻古茶坊,高雄起家的麻古,以新鲜水果为主打,品项多为水果系列,价位较其它饮料店高,其人气饮品「柳橙果粒茶」受到不少网友推崇,不过最多人点是跟水果完全无关的「高山金萱茶」,可见台湾人还是普遍爱喝纯茶高於特调茶饮。

第五名迷客夏,标榜不贩售奶精,只使用鲜乳调制鲜奶茶,虽然是以鲜乳为主打的饮料店,但销售第一名的却是「焙香决明大麦」,多数人喜欢选无糖再加珍珠,决明子独有的香气,与麦茶融合的丰富层次,深受大众喜爱。

贴文曝光後,网友们纷纷在底下留言,「Coco应该列入前五!」、「清心也有四季珍波椰,超好喝」、「清心多多绿,我都加珍珠」、「准!全部都是我会点的」、「我家附近这五间都有」。不过有网友指出销量第一的饮品还是跟价格本身有关,「排名不是因为好喝是因为价格便宜好吗,现在东西通膨严重连手摇都贵的不像话」。

※数据来源:统一发票对奖最好用的,统计2023年2月至5月间,各家品牌消费之载具发票数进行统计,不代表各家品牌官方正式数据,仅供参考。

【发票载具】APP推出发票回馈功能,每期回馈品项都不同,只要参加奖励回馈,消费扫载具,就能轻松领到全家5元回馈金(回馈项目根据APP最新公布为准)。

立即下载>>

发票回馈页/截图自

CMoney团队致力於研发更好的投资分析工具,期望能有效协助法人与个人找出合适自己的投资好方法。

「爸妈也是为我好…」女友哭求婚前买房登记她名下,竹科男苦恼怎麽办?律师:没看过几个好下场

35岁的Peter在竹科上班近8年,为了迎接筹备中的明年婚礼,他拿出了300万自备款,准备在新竹买一个新婚小窝,迎接未来的新娘。

值得庆幸的是,由於需求条件以及还款计画他早有规划,所以买房这件事本身没什麽大问题,可没想到,出乎意料的「要挂在谁名下」却让他一个头两个大。原本Peter想得很简单,由於自己的薪水高出女友2~3倍,所以未来房贷基本上也是由自己支付。自己买的房子,登记在自己名下,这很正常吧?

但谁料想,开始谈及婚礼,听闻买房计画,女方家长却直接表示,希望房子能登记在女方名下,给自己女儿一个保障。未来岳父的说法是「我们家一个女孩子从南部到北部,放弃工作,嫁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,若连这点保障都没有,你谈何诚意要照顾她一辈子?」

尽管自己觉得这论点好像不合理,但双方多次交锋无果,最後面对女友哭哭啼啼的那句「我爸妈也是为了我好…」Peter也有点招架不住了。毕竟,真爱面前,他也不是一个不能养老婆的男人。

但这样的念头才刚说出口,朋友立刻泼了一大盆冷水「你有没有想过,如果人和房子一起跑掉,你怎麽办?」

事实上,婚前买房登记谁名下,是许多要步入婚姻的伴侣难免会面对的问题。有人以爱为名,有人以报税为名,也有人以家人观感为名…但多数人的共识是「既然我们未来要一起负担房贷,总要有个公平才好。」

那麽该登记谁名下呢?先破题吧!我个人认为,婚前买房这件事,还是以谁出钱(头期款)就登记谁名下为好。

记得一次听一位律师感叹地说:婚前就把房子登记对方名下,我就没看过几个下场好的。虽说这话说的偏颇,但也道出了不动产是以登记为识别,谁是所有权人谁就可以卖房子的情况。感情好都没事,感情不好,那就是「赠与」、「借名登记」…等等的官司抗战。

这样的制度下玩真爱无敌,那麽真的要期待双方「真爱无敌」,没有半点「人去楼空」的机会才好。

这时候可能会有女方跳出来说,虽然婚前是男友付头期款,但婚後我们都有付房贷怎麽办?况且,就算是老公养家付的房贷,也不能抹灭老婆对家庭的付出吧?

其实,很多人只知道婚前买房是自己的,婚後买房是夫妻一人一半,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这说法其实只对了一半。因为依据民法,除非夫妻俩特别约定,否则根据法定财产制的规范,第 1030-1 条第一项「法定财产制关系消灭时,夫或妻现存之婚後财产,扣除婚姻关系存续所负
债务後,如有剩余,其双方剩余财产之差额,应平均分配。但下列财产不在此限:一、因继承或其他无偿取得之财产。二、慰抚金。」

简单来说,夫妻有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,也就是一般人说的,婚後财产是一人一半。举例来说,Peter婚前买了一栋1000万的房子,并且付了300万的头期款,但剩下的700万房贷都是婚後给付。那麽700万就可以列入剩余财产分配的计算项目。单纯估算这栋房子,丈夫会有300+350万,而妻子会分配到350万。

当然,依照金额登记持分也是一种选择,只是要跟大家说的是,婚前买的房子就算没登记自己名字,真的也不全然是半点保障都没有的。还有,没结婚前还是尽量不要赌,男方女方都一样,毕竟,拿钱赌人性,何必呢?

作者简介_傅恪恩

房市观察逾10年,身边友人从房仲、代销、银行、代书、包租、代管、建商、设计师、租赁住宅管理人员、台北市危老重建推动师、不动产估价师到投资客、二胎业者都有。看着在房市里默默耕耘的朋友们,一直觉得因买不起或误解而仇房的人很可怜,愿以支笔,拉近两端不对等的资讯。着有《房市神秘客带你看穿不动产里的诈》;FB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fuknn/

※本文获傅恪恩授权转载,原文出处:女友哭说「爸妈也是为了我好…」,央求婚前买房登记她名下,该怎麽办?

Z 世代逾 6 成不懂理财!理财达人:年轻人必学 4 招无痛理财法,摆脱金钱焦虑!

Z 世代摆脱金钱焦虑,投资理财全攻略

物价高涨与升息周期下,股市大幅修正,经济前景蒙尘。对於 Z 世代(泛指 1995~2009 年出生的族群)投资人而言,会是一场长期拉锯战,其中有些人自我调侃是「少年骨神」,其帐面损失已达可承受幅度的顶端,不知道此时该停损,还是继续「凹单」等待回档?

此外,有另一群年轻人属於月光族、躺平族,他们自嘲没钱,不曾想过投资理财,究竟 Z 世代还可以怎麽做,来提升理财能力并解除金钱焦虑?

不确定的市场与人生正是磨练的最佳时期,此时,资历尚浅的 Z 世代与其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,倒不如参考理财达人的经验,有助於提升个人的理财基本功。

本刊专访具有「江菲特」称号的财经作家江季芸(以下简称江),以及知名理财 YouTuber「懒钱包 Lazy Wallet」抠抠(以下简称抠),藉由 2 位资深代与新生代理财达人的访谈,提供 Z 世代投资理财的秘诀与应对市场修正期的方法。

给陷入投资困境年轻人的理财建议

Q:根据 2 位观察,年轻投资人会陷入目前的投资困境,原因是什麽?

江:自从疫情爆发以来,无论是小至个人的生活、工作,大至金融环境都受到影响,其中,各国政府为挽救经济颓势,纷纷推动量化宽松(QE)政策,也就是藉由增加货币供给,降低借贷成本,来提供市场足够的资金。

於是股市涌入热钱,呈现多头局面,让没有投资经验的年轻人认为,只要进入股市,就能轻易地赚钱致富,并透过听明牌、网路错误资讯来买股票。在股市多头时,很容易就能赚到钱,让投资人信心大增;近期因应通膨,主要国家央行快速升息,使得股市短期内大幅修正,年轻投资人因缺乏经验而措手不及。

我认为年轻投资人会陷入目前的投资困境,主要原因有 4 个:缺乏财经基础观念、忽略风险管理、高估自身财务状况、过度自信。

抠:观察年轻投资人,部分人其实对选股没有概念,也就是不知道为什麽要买股票,他们只是因为看到身边的亲友买而跟风投资,如果根基没打好就贸然进入市场,短线杀进杀出,即使能赚到一些快钱,却因为没有评估个人的风险承受度,急功近利而造成大笔亏损。

Q:如何建立投资理财的正确心态,来应对股市下跌?

抠:我的建议是,首先检视持股,若是买个股,应了解个股基本面,分析该企业的财务与获利情况;买 ETF 则应清楚成分股的选股原则,并衡量这些企业的市场表现。如果都熟悉所持有的标的,即使遇到市场震荡期也不至於过度担忧,毕竟景气循环会周而复始。

对於年轻投资人,建议首先从大盘型 ETF 开始投资,如元大台湾 50(0050),这类型 ETF …

2023「青年安心成家购屋优惠贷款」,真的比较好吗?一文解析 6 大新旧制差异!

【我们想让你知道】

2023 年最新的「青年安心成家购屋优惠贷款」出炉啦?首购族是不是可以轻松购屋了呢?让我们一起看看6 大新旧制差异!House123 执行长邱爱莉建议大家在申请贷款前,可以针对「青年安心成家」和一般房贷多方比较。

文 / House123

2023 年「青年安心成家购屋优惠贷款」

许多首购族关心的「青年安心成家购屋优惠贷款」2023 年版本出炉!新版本跟旧版本有哪些差别呢?比起一般房贷,真的有比较优惠吗?我们一起来看看!

一、适用对象

「18 岁以上」(2020 年旧规定是 20 岁,2021 年起下修为 18 岁,2023 年随着民法修订 18 岁为成年年龄,「青年安心成家」也维持只要 18 岁以上喔!),只要申请时,借款人与配偶、未成年子女名下没有其他房子即可,所以,就算人生曾经买过(或被赠与、或继承)其他房子,但贷款时已经卖掉或过户给其他人了,就一样可以申请喔!

二、贷款成数、金额上限

最高 8 成,上限最高 800 万针对「贷款成数」和「金额上限」,新旧版本都是最高 8成(如果贷款金额超过 800 万的话,超过的部分一样搭配一般房贷)

三、贷款年限、宽限期

和往年一样,维持最高贷 30 年、宽限期 3 …

18岁即成年!民法成年年龄下修,有什麽影响?三大税务变动一定要知道

Maki NakamuraGetty Images

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,依民法第12條及民法總則施行法第3條之1規定,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,並自112年1月1日起施行。因個人是否成年係判斷其有無完全行為能力之標準,因此,與民法規範有關之私法關係都會受到影響,另立法院亦配合修正所得稅法、遺產及贈與稅法等法規,將各條文中原定之「20歲」改為「成年」,統一各法規中對於成年之規定。

2023春節「過年禁忌」這11件別做!想要招好運要做這些事

「流感症狀」有哪些?跟一般感冒差在哪?6個方法有效預防季節性流感

民法成年年齡下修後,對個人稅務上之影響如下:

廣告 –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一、房地合一自住房地租稅優惠:

依所得稅法第4條之5及第14條之8規定,個人出售房地合一適用範圍之房屋、土地(以下合稱房地),欲主張自住房地交易所得400萬元以下免稅或重購自住房地退稅(或扣抵)之租稅優惠,應符合納稅義務人或其配偶、未成年子女於該房地辦竣戶籍登記之條件。如房地僅由子女與其他親屬設戶籍,且該子女於112年出售時已滿18歲,即屬已成年子女,如納稅義務人或其配偶、其他未成年子女未將戶籍遷入,該房地將不符合自住房地之條件。

二、受扶養親屬免稅額:

依所得稅法第17條第1項第1款規定,子女、同胞兄弟姊妹、合於民法規定之其他親屬或家屬,未成年或已成年而因在校就學、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,可由納稅義務人列報為受扶養親屬。如子女於112年度中滿19歲(18歲成年當年度仍可由納稅義務人申報扶養),若未符合在校就學或無謀生能力等條件,納稅義務人113年5月份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,不得申報扶養該子女。

三、遺產稅扣除額:

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及第5款規定,繼承人為直系血親卑親屬者,或被繼承人遺有受其扶養之兄弟姊妹,每人得自遺產總額中扣除50萬元。其有未成年者,並得按其年齡距屆滿成年之年數,每年加扣50萬元。該局舉例說明,被繼承人甲君於112年5月30日死亡,僅遺有子女乙君(98年12月1日出生)1人,其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之加扣年數為5年(乙君98年12月1日出生,於116年12月1日滿18歲,距被繼承人死亡日,尚有5年始成年),甲君遺產稅之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為300萬元〔50萬元(1+5)〕。  

民眾應留意民法修正造成相關規定變動之影響

該局提醒,所得稅法、遺產及贈與稅法有關成年之認定,已回歸民法規定,自112年起,滿18歲即成年,納稅義務人欲適用房地合一自住房地之租稅優惠、綜合所得稅列報未成年受扶養親屬免稅額、遺產稅親屬扣除額之計算,應留意民法修正造成相關規定變動之影響,以維自身權益。

Women’s Health美力圈SAY

⚡️時髦女子必知!美力大小事一次看

立即加入好友

【延伸閱讀】

>>「團康遊戲」最新16款推薦!陪酒員、敲敲杯、369…,喝酒、露營炒熱氣氛不無聊

>>曾莞婷「正能量金句」盤點!40歲單身不怕催婚、拒嫁豪門:「靠自己變好門最自由!」

>>「確診後遺症」有哪些?一直咳嗽好不了怎麼辦?中醫師教你這樣補身體…

如何用最快速度存到100万,又不会降低生活品质?他靠3本存摺理财,提早财富自由的秘诀

有心存钱,就一定能存到钱?没这回事

为什麽有些人的家计会出现危机呢?这是因为没有遵守财富管理的基础规则。

如果你总以为「只要薪水增加,储蓄就跟着增加」或「只要我有心想存,就一定能存到钱」,那你千万要小心。因为不认真审视自己的支出习惯,对财务状况来说,不会有任何改变。毕竟,这可不是靠时间或有存钱念头就能解决的问题。

没办法存钱的家庭,基本上都有以下状况:收入(每个月几乎一样)-支出(没有确实掌握金额,想花就花)=无法存钱

举例来说,虽然不至於入不敷出,但几乎是月光族,常常花到一毛不剩;或是每个月寅吃卯粮,等着奖金用来弥补缺口。

此外,我非常不建议在自身财务状况还没有改善之前,就贸然投资。因为当你还不了解投资标的,且在资金不够充裕时,就勉强自己开始投资,便会因为急着想要快速获利,而小看投资,甚至因为失去财务的弹性,而遭遇到不可测的风险。

有意识的花钱,就能存钱

我先提供一个案例,让大家一起来思考看看:

某位38岁的男性,因为得知公司後辈的储蓄比自己高出许多後,特别跑来找我谘商,想改善自己的家计现况。

在获得我建议後,他第一步先写下固定的生活开支,掌握家计支出的初步轮廓;接着再要求自己於购物时,不用信用卡或数位支付,全部都用现金来结帐;想买东西时,先问自己:「真的需要这个吗?」

半年之後,他每个月都能从月收入27万日圆(约新台币7.3万元)中,存下约3万日圆(约新台币8.1千元),而奖金更是一毛都没动,直接存起来。

其实他所做的,就只是列下支出并有意识的花钱而已。他对於这个结果也非常惊讶,没想到有意识的花钱,就能开始存钱。

就算有类似的生活环境、差不多的收入水准,有些人在财务上总是会有余裕,而另一些人则完全相反,深究其原因,其实就只是用钱的意识与方法不同罢了。只要能改变自己,意识到自己花钱的方式,就不会再为钱所苦。

再举一个与我们切身相关的例子:一般人从40岁以後,会开始支付介护保险费(按:日本为了因应高龄化社会,於2000年开始实施的社会制度,凡年满40岁以上都需要加入介护保险。类似台湾的长照保险),也因此有许多人会开始关心自己的老後生活。

但是等40岁才惊觉自己应该要存钱,并开始学习掌握家计、控制支出,到最後真正能存到钱,其实需要花上好一段时间。既然摆脱家计上的赤字,是非常有成就感的,为什麽不提早开始改变,让变化提前发生呢?

从30岁後半段到40岁世代,正是我们人生中会发生许多重要事件的阶段,如有人结婚、有人生小孩;可能有人离婚或健康出现状况等;有些人正在工作上全力冲刺,也有人想转换工作跑道或独立创业等。

广义来说,这个生命阶段正是人们建立社会地位最重要的时期。因为在这个生命阶段,我们容易遭遇到人生重要的转折,所以我很希望大家能拥有正确的用钱观念。其实要学会这个观念并不难,只要从一些小地方着手,就一定能存到钱,开始对生活有信心,可以不用再为钱所苦。

所以从现在开始,让时间成为你的盟友,用三步骤做好准备,迎接40岁的到来。到时候是哭是笑,就取决於现在,也就是接下来你所要作的决定了。

准备三个帐户:日用、储蓄、理财

感受到储蓄的重要性後,我们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:「每个月应存多少钱?」

我建议以每个月实际收入的六分之一为基准。

假设某人月收入实领25万日圆(约新台币6.75万元),那麽,每个月存款金额则为4万日圆(约新台币1.1万元)。

这只是参考值而已,毕竟每个人的生活型态与人生阶段都不一样,例如30岁、与父母同住的单身族群,可以将存款目标调整到月收入的五分之一;已婚、有房贷、孩子等,开销较大的人,则可以将存款目标调整到月收入的十分之一。重点是视自己的实际状况来分配,并且确实存下自己设定的金额。

一般来说,我建议大家把钱分成日用与储蓄两大类,实际区分方式,则可以用不同的储金帐户来管理。

我通常会询问来谘商家计的个案,有关他们使用储金帐户的状况:单身者通常有一个在学生时代开户并使用至今的帐户,再来则是公司要求开立的薪转户,偶尔有一部分人曾因想存钱,而另外开立了新的储金帐户,最後却因为没有使用而不了了之。

以已婚者来说,单薪家庭通常有一个供另一方日常家用所需的储金帐户,如果是双薪家庭,可能会以共同帐户来管理日常生活开销,另外还可能会有一个用来存放教育基金的储金帐户。

但不管当初开户的目的是什麽,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:搞不清楚自己这些储金帐户的实际状况为何。与此相反,有另外一种极端的状况,则是只有薪转户。但不论是上述的哪一种人,都很难养成储蓄体质。

在第二年计画的第三个月,为了带领大家一步步打造出储蓄体质,我要请大家先准备好三个储金帐户,以依据使用目的,来分配与管理收入:

日用帐户:该帐户负责每个月的日常开销,包括红、白包等突然需要支出的费用。换句话说,这是生活费专用的帐户,最少要存放1.5个月生活费。

储蓄帐户:主要用来存钱。薪水一入帐,马上转1/6薪水到这本存摺,且至少要放6个月生活费。

我们每个月的实际收入,要有一定比例(如以六分之一为基准)拿来储蓄。所以每个月都要将自己所设定的金额存入该帐户。

这个帐户里面的钱,主要是作为紧急预备金使用,而一些为了特定目标所进行的储蓄,例如购车基金、孩子的教育费等,也都先放在这个帐户中。

理财帐户:这里面不要放现金,而是股票或基金。这里的资金主要用来投资,属於「不会影响生活」的剩余资金帐户。我建议读者可以开设一个证券帐户,让钱在这个帐户中稳定增值,也可以为老後资金做预备。

看到这里,或许有人会表示自己已有三个帐户。但几乎大部分的人,都是把日用帐户跟储蓄帐户混在一起,以至於误认为帐户里的余额,就是自己的储蓄总额。

但如果突然出现紧急支出时,很容易花掉原本预计用来储蓄的钱;再不然就是看到帐户上的数字,以为自己很有余裕,所以大手大脚的乱花钱,却忘记这个数字包括储蓄总额。

换句话说,只有确实区分帐户,才有可能培养出存钱体质。

最简单且妥善的方法,就是把现在的薪转户,当作日用帐户来使用。接着,找一间手续费较为低廉的网路银行,开设帐户以用来储蓄。而理财用的帐户,则可以直接用证券户来代替。

当然也可以把两种帐户整合在同一家银行,例如在薪转户底下,另外分出以日用及储蓄为目的的子帐户,这样一来,也能简单管理。

虽然以日本来说,大部分的实体银行都有规定:「个人仅能开立单一帐户」,但是部分的网路银行,如住信SBI网路银行、索尼银行等,则可以在同一家银行内,开设以「不同目的作为区别」的复数帐户。例如住信SBI网路银行,除了主帐户外,最多还能开立五个子帐户。

不论如何,第一步至少要有日用帐户及储蓄帐户。…

趁便宜进场捡美股?30年股海老手看1指标投资:「买来摆着」,2年累积报酬率20%

台湾是浅碟型市场,股价很容易受消息面或外资买卖而大受影响。就股票持有上,从政策面来观察,台湾政府鼓励当冲,常将当冲政策视为解救股市低迷的救命仙丹,但以我个人的观点,当冲救命的方法,无异是饮鸩止渴。

美国鼓励长期持有,有许多公司不配息,持续将「配息」的钱投入企业,让公司复利成长,例如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(BRK.B)公司,股民赚的是价差。

美股若是股价贵,股票分割(拆股,Stock Split)会让股价更亲民。最近Google和亚马逊1拆20,特斯拉1拆3。而台湾,拆股很少见,最近只有前股王「矽力-KY」1拆4,1股变4股,让股价不再高不可攀,小资族也买得起,可以参与公司成长。

美10年期公债殖利率逾4%是指标

台股的投资经验是否可以复制到美股?投资的原则放诸四海皆准,美国是驱动全球资本市场的大引擎,我个人相信的是好好向巴菲特学习——好好看财报。美股是巴菲特形容「滚雪球」的最佳地点,一般人千万不要放空美股。

滚雪球,就是复利效应,曾经让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。他自己说:「2008年金融海啸後,全世界印太多钞票,所以巴菲特指标不适用了,唯一指标是美国10年期公债殖利率。当美国10年期公债殖利率大於4%时,再看看当时环境,来决定股票贵不贵,值不值得购买。」

现在美国10年期公债殖利率已突破4%,而股神持续抄底加码西方石油(OXY-US)。巴菲特也建议大家,如果不会选股,就买指数型ETF如标普500指数ETF(VOO及SPY),他自己也身体力行(如果在台湾,就是0050或006208)。

拜网路交易之赐,投资美股有许多交易介面可以选择,一般开户时要用护照资料(拍照上传)和税务编号(身分证号码),24小时内就开户成功。等到钱依规定转入指定帐号(通常几小时内可转入),就可以开始交易。台湾的银行转帐会经过第三方(中间银行)才进入美国券商,过程需手续费和邮电费,但也有一些美国券商的交易手续费是0。

一般来说,美股开户时会填W-8BEN的税务表格(每隔一段时间需填一次),就能免课资本利得税,股票价差获利完全不用缴税给美国。如果有配息的话,则配息部分会被预扣30%税,听起来好像很高,但占投资总额的比例其实很小。

不过,近日美国国税局(IRS)发布2022-23号通知,要求券商针对「非美国籍」投资PTP股票或ETF者,自明年1月1日起,依交易总金额预先课扣10%的税。

如果透过台湾券商的复委托,一样要申请,但复委托的交易手续费贵了许多。为避免争议,台湾券商针对交易这种PTP型态的ETF投资人,会另有动作,投资人要多留意。而如果海外投资获利较高,则要纳入「最低税负制」来申报所得税。

退休族投资要谨慎,闲置资金再进场

前面有提到,投资一定要参酌个人的需求与条件,如果是年轻人,我鼓励藉着投资海外,培养个人对金融变动的敏锐度,与关注全球。我也建议我自己的孩子练习投资美股,先用小额的金额购买个股和ETF,建立自己的投资逻辑和长期策略。

如果是退休族群,我建议先抱持参与及的态度,投资金额不要占个人资产配置太高的比重,像美股这样没有涨跌幅限制的市场,投资心脏要很强,最好是不会影响到生活的闲置资金。

也要注意到,按照美国股市关於当冲交易规定,一般账户5个工作日内交易不能超过3次,但资产在2.5万美元以上的日内交易可无限制当冲;但若账户余额低於2.5万美元,股票交易将被冻结90天,直到补足金额为止。建议帐户内若没那麽多钱,就不要当冲。

买大不买小、长期持有,2年累积报酬率20%

美股盘大,股票上市柜数量够多且种类也多,2年前开始投资美股至今,年报酬率约10%,2年累积报酬率约20%。我个人操作原则是「买大不买小」,一开始我买苹果、波克夏、特斯拉、台积电ADR等4种股票,後来再陆续增加亚马逊、GOOGL、ARKK、AMPL。

因为资金有限,我都是等到股票分割(Split)之後购入,而为增加个人整体美股组成的稳健,希望未来可以再加入微软、可口可乐、麦当劳,这些是我爱用的日常用品,也是绩优股。

透过个人偏爱个股自组ETF,虽然长期可能会落後VOO,但因为不管是什麽投资,好公司也要有好的进场价,才能够有大获利。

对於大型且绩优的好公司,最好的投资策略就是Buy & Hold(买来摆着,至少5年以上),即使经过2008年金融海啸,回测投资绩效还是傲视其他投资策略。我用这样的原则低点慢慢补持股,希望这一两年低迷的时间撑过去,投资报酬率可以更上一层楼。

点我加入幸福熟龄FB粉专,健康快乐每一天…

股市血流成河、物价连环涨!理财顾问用 5311 法抢救家庭财务,保障不缩水 还抓出钱包漏洞!

【我们想让你知道】

接连的物价上涨导致不少家庭支出暴增,股市大跌也造成许多人资产蒸发,因此拖慢了子女教育金和退休金的累积速度。这时到底该做好哪些事,才能避免家庭财务陷入危机呢?

文 / Money钱

物价连环涨、资产大蒸发,达人教你用 5311 法抢救家庭财务

接连的物价上涨导致不少家庭支出暴增,股市大跌也造成许多人资产蒸发,因此拖慢了子女教育金和退休金的累积速度。这时到底该做好哪些事,才能避免家庭财务陷入危机呢?看着电价调涨的新闻,蓝太太忍不住叹了一口气,近一年来各种民生物资飙涨,原本就已经让她大感吃不消,现在连电价也要涨,让她担心会不会又掀起一波涨价的连锁反应。

「两个孩子一个念幼儿园,一个送托,每个月光是学费、托育费就要 3 万多元,升息之後房贷也增加了 2 千多元,再加上股票帐户大缩水,最近每天心情都好郁闷!」蓝太太的焦虑,应该是大多数小资家庭的写照,在通膨和升息都还看不到尽头,股市又「血流成河」的情况下,许多人开始烦恼钱不够用,甚至後悔把资金投入股市。身兼上市公司财务长、CFP 国际认证高级理财规划顾问的邱怀青指出,很多家庭连每月的开销到底有多少都无法掌握,自然会对财务感到焦虑。

  • 推荐阅读:
  • 钱杂志 APP 上线啦!快下载你的随身理财宝典:

检验家庭财务,用 5311 法抓出漏洞

财金背景出身的邱怀青,从小就擅长理财,她靠着省吃俭用与投资,30 岁就滚出了 1 千万元,婚後则用 6 年的时间让家庭投资帐户累积至 2 千万元,目前每年约有 100 万元的被动收入,足以用来支付两个孩子的学费与家庭基本开销,她也曾经帮助许多家庭整顿财务、达成理财目标。

邱怀青表示,检视家庭财务要从两个面向

第一个面向是收支面,首先须确认收入是否大於支出,才能进行後续的财务配置;第二个面向则是资产面,当总资产减去总负债之後的净资产为正数,才代表真正累积了财富,例如许多人有房贷、车贷,实际的净资产可能会是负的,就不是健康的财务状况。在收支规划部分,邱怀青建议用「5311 法」来评估与调整收入配置。所谓的「5311 法」,就是将年收入的 50% 用於日常生活开销、30% 用於储蓄投资、10% 用於保险,最後 …

【哈佛经济学家的 21 条理财法则.上】办学贷不如不要上大学?他直言:贷款就是理财路上的绊脚石!

【我们想让你知道】

全球 25 位最具影响力经济学家之一的教授 Laurence J. Kotlikoff 分享给他的学生 21 条理财法则。这当中不单单只是分享,同时,他本身也会遵守自己的想法与规划,让我们来看看有那些吧!

文 / 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乔依丝编译

2014 年被英国《经济学人》评为全球 25 位最具影响力经济学家之一的经济学教授 Laurence J. Kotlikoff 除了着有《金钱魔法》一书之外,还曾在《纽约时报》、《华尔街日报》、《彭博社》和《金融时报》等权威性媒体设有专栏。拥有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 Kotlikoff 了解人类想要致富的渴望及努力,因此分享了他个人会遵守、同时也会教导学生的 21 条理财法则。

21 条理财法则(1~10)

  1. 不要借钱上大学。这样做不仅太冒险,成本也太昂贵了。接受良好的教育的同时不需要抵押你的未来,若是真的有经济上的困难,可以试试奖学金或是申请费用较低的学校。
  2. 如果父母已经借钱来缴学费,最好要讨论清楚将来谁负责偿还,并且了解父母是否动用了未来生活的老本,只为了帮助你上一所负担不起的大学。
  3. 努力买间房子,最好不要租屋,并尝试用现金购买。如果属於中高收入者,那更应该如此,这同时也是一种节税的方法。
  4. 贷款是税收和财务上的输家,尽快将所有债务还清吧。试想看看,如果你现在有 10 万美元可以投资於收益率 1.5% 的债券,那麽一年将可获得 1,500 美元的利息收入;但是,如果你有 10 万美元的债务,利率为

基金怎麽买?新手投资必学 2 大基本功!跟风 4433 法则,小心赚的比别人慢半拍!

【我们想让你知道】

上千档的基金,让基金新手投资人眼花撩乱,不知道从何着手。建议投资人先从 2 个入门基本切入,逐步锻链投资功力。对新手来说,入门的 2 个基本重点是找到有用的资讯与挑选出适合的基金,本文就这 2 部分说明。

文 / Money钱

善用管道找资讯、选择合用的筛选条件

基金新手必学的 2 个基本功

上千档的基金,让基金新手投资人眼花撩乱,不知道从何着手。建议投资人先从 2 个入门基本切入,逐步锻链投资功力。对新手来说,入门的 2 个基本重点是找到有用的资讯与挑选出适合的基金,本文就这 2 部分说明。

资讯多元,善用查询管道

在找到有用的资讯方面,基金公司、银行、券商、基金销售平台、投信投顾公会等都有提供,本次特别介绍由投信投顾公会与集保结算所建置的「基金资讯观测站」(https://www.fundclear.com.tw/),该网站提供详细的基金统计数据,有助於投资人查询与掌握基金相关资料。

在基金资讯观测站中,可以查询境内与境外基金最新的统计资讯,包括就整体或个别基金的种类、计价币别、配息资讯、近5年度的费用率与报酬率、规模、净申赎金额等来进一步搜寻,并提供特定期间(1 个月~1 年)的排名,让投资人可以综观基金的表现。另外,投资人最常用的基富通、钜亨网、中租基金平台、好好证券等 4 个基金申购平台,或全球知名的投资研究机构理柏、晨星(Morningstar)等也是不错的查询管道。

  • 推荐阅读:
  • 钱杂志 APP 上线啦!快下载你的随身理财宝典:

4433 法则最傻瓜,2 点要留意

找到资讯後,接下来就是挑选适合的基金。通常投资人筛选基金时,会用一些指标作为参考,以期挑选出长期绩效可赢过大盘,或是能超过同类型平均绩效的基金,其中「4433 法则」算是傻瓜型的指标,只要会基本的除法即可,因此最常被拿来使用与参考。4433 法则是由台大财务金融所邱显比、李存修 2 …